桐城清河张氏(宰相家族)文化发展促进会

最新动态

传学授道 张氏先人兢此业 ——读谱琐拾续之五

作者:admin 来源:本站点击数:1888 发布时间:2020-05-26

崇文重教,育人树才,乃国家之本。桐城清河张氏素以耕读传家,尤为重视教育,且热衷传习。故张英曾于宗谱列传卷序文中感言:“吾家始迁以来,服畂受书兢兢”。自家世振起,张氏多有担任学官者,正所谓教吾子以及人之子,功德泽被四方,桃李遍布天下。
    张氏出任学官,自九世渐盛。张洵,顺治朝晚间选授苏州府崇明县敎谕,后任国子监学正。教谕,本“正式教师”之意,其职自宋代开始设置。至清代,教谕为主持县学之正官,掌文庙祭祀、教育所属生员,多从贡生举人中选拔。学正,宋代国子监始置,掌执行学规、考校训导。至明清,除国子监沿置,州学官亦有此称。张杰,康熙朝选授苏州府学训导。张夔,康熙朝经廷试选授常州府靖江县学训导。清代官办儒学自国子监以下,再分府、州、县三学,府学训导职在辅助知府管理教育事务,州县学训导皆为副职。
    至十世,张氏担任学官之阶位至最高。张廷璐,雍正朝由翰林院侍讲学士,先奉命提督河南学政,赐御书“鼓吹休明”匾额。后转任江苏学政,且连任三届,长达九年之久。张廷瑑又于乾隆初接任江苏学政一职。  
    清初沿明制,在各省设提督学道一人,掌官学政令、岁科两试。初授按察使佥事衔,由各部进士出身官员补用。康熙二十三年,山西道御史张集上奏:学道一官为国家文教所系,应令九卿会同保举,择其清廉且素有文望者,列名上请,恭候简用。经九卿核议,顺天、江南、浙江三地学道改用翰林官,并改称学政,其他各省学道亦于雍正初期更名。此后,凡学政人选,均由内阁开列、皇帝钦定,并颁有敕书,其地位与总督、巡抚相当。清廷历来重视学政之选用,顺治帝题旨:“提学官须正己结操,矢公矢慎,不许曲徇情面”雍正帝特发训旨:“提学一官,尤人伦风化所系,遴选学臣,倍加郑重。尔等须廉洁持身,精勤事业”。各省学政虽只负责教育、科考事务,但属钦差大臣,拥有特权。朝廷中央则命其利用考核府县生员之机,留心体察当地政事民情,及时奏报皇帝,成为朝廷派驻各地耳目之一。而学政由京官中选任,任满仍回原衙门供职,不受地方直接管辖,如此既可防止学政利用师生之谊,结党纳私,操纵仕途,又因不理钱谷刑名等事务,处于“旁观者清”之超脱地位,容易发现问题,便于大胆上言。据宗谱列传卷所载,张廷璐督学河南时,“为诸生久稔寒畯甘苦,一意培护士类,颇与大吏相龃龉。封邱令以防河擅役,诸生控上官,不为理因,相约罢试。廷璐为严明开喻,诸生即入试。而大吏已先入告,上特遣官临豫鞫之,置诸生法,廷璐亦去职。自念奉职无状负上恩,拟归阙谢。顷之,上意解,即途次起侍讲(学士)”。
    此外,张若溎奉命提督山东学政,亦曾留任两期。其中,当以张廷璐学政之绩最为显著。科举时代,中试者多寡最能代表一地教育水准之高下。据统计,雍正年间,江苏藉进士为167名,仅次于浙江183名。乾隆年间江苏仍居全国第二,嘉庆之后略有下降,直至同治重归第二。而光绪时则达到巅峰,以318名跃居榜首。由上述数据变化中,亦能体会“十年树木、百年树人”之不易。而就科举最高功名状元计,清代共取状元 114 名,其中出身江苏49人,占全国几近半数,可谓遥遥领先。因张廷璐任江苏学政时驻署江阴,故《江阴县志》赞其:“高才倾德,海内宗仰,莅任九载,多士向方,而被泽者斌斌如也”。而张廷璐所拔之士,如沈德潛、刘纶等寒素子弟,后来均成为一代名儒重臣。据张氏宗谱赠言卷,沈德潛为张廷璐所撰墓志铭中记曰:“在江苏视学时,公念八郡三州为人文渊薮,期与多士共敦上理。而品行不立、诪张作奸者亦时有,公揭姓名于通衢,俾知屏足敛息。谓莠稂不去,嘉禾不殖也。每试日,坐堂皇,终日无惓,手定甲乙,反复愼重。惟恐偶尔疎忽,失士子摩练苦心。故每一榜发,众心帖服,被屏黜者亦感愧奋励。遇广文及诸生有文行者,奖谕劝导之,如坐春风化雨中。计岁科试六周,未尝轻辱一士,然而,士之廉耻,自生品节,自立不徒,弊绝风清已也。公去任久,犹尸祝俎豆,虽小夫妇竖能道张公姓氏。迄今数江苏学政,必以公为清德和风之冠”。现江阴市中心辟有学政广场,立有张廷璐塑像供人瞻仰。而张廷瑑政声颇类似,据姚鼐为其所撰墓志铭中记载:“遇试士日,公服竟日燕(夜)处不脱。人问之,公曰:取士,国重典也,敢忘共乎”。
    康乾以降,张氏出任学官者络绎不绝。十世中,张祈度考授国子监典簿,張廷琪选授江宁府溧水县敎谕,张廷琛选授庐州府庐江县敎谕,张有孚选授凤阳府临淮县学敎谕。十一世张若霍先授国子监学正,后任国子监助敎。十二世中,张曾敏选授宁国府南陵县敎谕,张曾斅选授徽州府祁门县学敎谕,张浣选授江苏通州学训导、扬州府泰州学训导,改授东台县学训导。张曾虔选授凤阳府宿州学训导。十三世中,张元勷以大挑二等补授江苏砀山县敎谕。张元端历署太平府学敎授、池州府青阳县学敎谕、凤阳府寿州学正、庐州府舒城县学训导。张裕叶历署滁州州学训导、徽州府歙县敎谕。张裕术历署凤阳府寿州学正、凤台县学训导。张云锦选授定远县训导。十四世中,张同仲议叙国子监典籍。张用谦选授庐州府庐江县敎谕。张中历署蒙城县敎谕、舒城县训导。张百祥以国子监典簿衔补授广东肇庆府封川县敎谕。十五世张大绂历署滁州学正、凤阳府灵璧县训导、宁国府宣城县训导。而以诸生举子身份入仕,由候选训导改任其他官职者,另有数十人。执课书院私塾者亦有之。至于受命参与或主持乡试会试者,举不胜举,且容另叙。
    教书育人,传业授道。不求显贵,甘守清廉。其中之志趣,恰如张廷璐于《江南通志》序中所期许,众学子皆能“争自濯磨,敦行力学,以共奋于文明之世。”亦如张廷瑑诗中所咏:“敢言桃李欲成荫”,“遥知玉树自森森”。思张氏为师从教者,必当同慨也。今七修宗谱,由登记资料中可见,民国以来,张氏从事教育者仍甚多,既有著名高校博导,也有乡村小学教师。笔者父执一辈七人中,专业从教即有三人,吾辈又有五人。家风得以永久传承,不亦乐乎。
 

张王孙(泽若)庚子年仲夏记于桐梓乡间

打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