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城清河张氏(宰相家族)文化发展促进会

族人今作

记忆中的六尺巷

作者:admin 来源:本站点击数:1744 发布时间:2016-11-09
    小时候上学每天都要从六尺巷走过。我的印象里六尺巷并不是真的六尺宽,而要宽一些,挑担的人相对而行,只要稍侧一下就能通过。路面也许是六尺,但两边还有长满杂草的土路基,每边约有二、三十公分,我们放学时常常会在路边拔狗尾巴草,有人会用它编动物。

    我记得六尺巷是东西走向,南边是相府的后墙,相府有个后门通六尺巷,我上、下学基本从这条路走;北边是叶家的墙。(不知什么时候,吴家已将此处房产卖给了叶家。)那是我的同学叶立道(现在改名叫王烽)的家。他家的大门好像在六尺巷口拐弯处,在当时那是个很洋气的大门和天井。我记得那条路是土的路面,年久失修已有些坑坑洼洼,抗战胜利后,国民政府的驻军给重新修整了;并在路的两旁用红砖斜立成三角形镶了个边,显得整齐多了。

    我没想到红砖还能这样用!所以,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。多年之后,我也在自己的小院里,用红砖砌了个三角形的边。这条路包括那个我印象深刻的路边,大约在相府、伯府(相府西隔壁)被征收,改为“安徽省荣誉军人休养院”之时,逐渐拆平的,大约在80年代又重修的。据叶立道的回忆以前“六尺巷”的石刻路牌,是砌在相府的墙上,就是在六尺巷的南面,现在是在北面,我记得牌坊是后建时加的。

    六尺巷的一头通西后街,另一头好像只通到相府后面的小广场。我记得那个广场附近还有一个小水塘,水塘的北面就是方家,我有个同学叫方徇德就住在那里,她还有个姐姐叫方隧德,她和叶家的两位女孩,都是当时桐城有名的女校“麻溪女中”的学生。那时我还上小学,放学时在六尺巷能见到她们,我特别羡慕她们的校服(那时叫学生装)——淡蓝色的宽松旗袍、白色线袜、黑色布鞋。等我上了“麻溪女中”后不久,桐城就成了内战拉锯的战场,1949年10月战乱结束学校调整,“麻溪女中”被合并到“桐城中学”,从此,旗袍就成了一个梦!方家也是个大家,房子也很多,但我没去过。听说在“胡风案”中大名鼎鼎的作家舒芜的老家也是那里。

    现在的六尺巷看上去比较窄,显得有些压抑。那时两边的墙虽然高,可是不感到压抑,可能是路宽些的原因吧!这也是历史所限没有办法。不过那时的路面不是砖的,而是一种很结实的土,好像当时叫三合土。

    回忆虽然想尽量准确,限于年代久远难免有错。如果,和我同代的人们能看到这篇小文,希望给我的回忆订正。
 
张先玲,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,张廷玉九世孙女,江苏震泽、娄县知县张绍文曾孙女,山东布政使、中国银行首任行长丁道津外孙女。长期在北京邮电部门工作,丈夫为著名琵琶演奏家王范地。
 
打印

上一篇:没有了!

下一篇:“让他三尺又何妨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