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得感悟
团结奋进 共襄盛举
作者:admin 来源:本站点击数:2426
发布时间:2017-01-09
尊敬的各位嘉宾、各位尊长、各位宗亲、各位朋友、女士们、先生们:新年上午好!
今天是2017年元旦,是个非常值得纪念的好日子。我们张氏宗亲与朋友们在这里欢聚一堂,共商续修宗谱的大计,这可是我们桐城清河张氏百年来的梦想,今天,梦想竟然成真!从现在起,我们的圆梦之旅就要开始启航了,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,我谨代表七修宗谱编委会,向与会的各位来宾、各位宗亲由衷地道一声:谢谢!谢谢你们的光临!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大力支持和倾情参与,才有了今天这良好的开局。
在这庄严的启动仪式上,不禁让我想起往事,这也许是因为我与家谱有关的事情曾经有过接触吧。在我很小的时候,就无意中与“谱”的物件打过交道,尽管当时不知道谱是何物,但却与谱盒有过一段不解之缘。谱盒上面有提手,从正面垂直开启,长长四方形。就是这个不大的黑木盒子,成了我和三哥装小人书的宝箱,并陪伴着我们兄弟俩度过了童年和少年。后来才知道,谱盒是专门用来装谱的。听母亲说,早在五十年代初,里面的谱就被她烧掉了,因为当时实在是不敢留。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天,有几位自称是湖北蕲州蕲春的张姓人找到我家,说是为修谱的事来桐城寻访,并说和桐城的宰相张姓可能是一家。当时改革开放刚刚不久,文革的阴影还未褪尽,遇到一些敏感的事情常常还心有余悸。我很快将他们打发走了,唯恐避之不及。他们好像非常执著,其后又来找过我两次,结果当然还是失望而归。感到奇怪的是,事后有一段时间心里老是纠结,对那事久久不能释怀,老想着蕲春那几位先生的族谱不知修好了没有,他们那儿的张姓和桐城的张姓到底有没有关系。又过了几年,我已在县文物部门上班了,在一次下乡的文物调查中,在一位张氏后裔的家里发现了一套张氏宗谱。经过做工作,旋即将这套谱征集为县博物馆收藏。这是我和张氏宗谱真正的第一次接触,因为这套谱,我才逐渐弄清了自己的家世;也因为这套谱,很多回乡寻访的宗亲找到了自己的根;正因为有这套谱,我在修复文保单位张廷玉墓的设计施工中查到了墓冢山向,确认了“文革”中遭毁的石人、石马原来的所在位置;还是因为有了这套谱,使得我们2013年的阖族公祭活动的顺利举办和此间的qq、微信交流平台的成功搭建有了凭借和基础;还是由于这套谱,我们今天坐到了一起,共谋桐城清河张氏七修宗谱的大计。就我以往有限的认知而言,我觉得谱的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。从此,我对宗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,因为我发现,它的价值和意义还远远不止这些。
氏族宗谱记载的是一个宗族较为完整的历史,也是每一个宗族重要的文化遗产,每一套氏族宗谱都是一部特定历史时期的单个氏族的传统文化总集,它直接体现了这些家族教育文化、思想道德的整体水平。在号称两江巨邑、文化之都的桐城,以张、姚、马、左、方为代表的世家大族留下的这些谱牒,就是他们共同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桐城文化的载体之一,它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代子孙精神文化方面的宝贵财富。自古以来,国有史,方有志,族有谱。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家族的历史、民族的历史乃至国家的历史,然后才能谈得上怎样去爱家,爱乡,爱国。
我们今天看到的民国版《张氏宗谱》,共记录了张氏一世祖明初自豫章鄱阳迁桐以来,近六百年间、二十一世子孙生存繁衍、传承发展的历史。在长达六个世纪左右的氏族发展中,生长于桐城这片土地上的张氏祖先们,筚路蓝缕,辛勤劳作,耕读传家,重德尚义,用智慧和汗水,为家族、为家乡、为民族和国家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卓越贡献,创造了光彩夺目的张氏文化。我们今天续修家谱,就是要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精神。对我们后代子孙来说,家谱不啻是一面镜子,它观照着我们怎样做人、如何做事;家谱又是一部家族宝典,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文化素养、道德水平;家谱还是一套真实版的家庭教科书,他可以引领我们的下一代,顺利步入人生的正途。
要说修谱,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因为它跟我们的生活实在是隔得太久远了。很多人可以说从来没见过家谱,更不用说还要去修家谱。在过去,修谱、续谱可是一族之中最为重要的大事,往往被当作氏族中最为浩繁的系统文化工程。谱牒是属于历史学范畴的一种独特的著述门类,它和国史、方志一样,有着特定的体例和规范。一个氏族的完整谱牒,还不是由一个人或一代人、一次两次就能够完成的,而是跨越时空,靠一姓族人承前启后的世代接力来进行的。中间间隔的时间还不能过长,一般三五十年为一个周期。由于谱牒编纂的专业性、学术性要求很高,一般主持修谱工作的族人往往都由族中公推的文化名人来担任。桐城清河《张氏宗谱》的创修,就是出自文端公、文和公之手,两代宰相先后亲定的族谱规范,世代相守、传承至今。就我们今天的续谱而言,无论是专业文化水平,还是思想道德修养,古今差别又何啻霄壤!但修谱是一种使命,是一份责任,是一种义务,是每一个后代子孙自己的事情,我们没法逃避。今天,我们的修谱工程虽然正式启动了,但目前做事的一班人深感基础薄弱、经验不足、能力不够,水平不高,我们迫切需要全体宗亲的理解和支持,热切期望清河张氏的后生才俊们不断加盟,更殷切期待着能于广大宗亲之中,尽快推出德高望重的族中名贤来领军引路、主盟坛席。
今天担当修谱使命的一代人任务十分艰巨,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。前次修谱与此次修谱相隔的时间84年,从前期筹备工作梳理的谱牒统计数字看,1933年老谱上遗留待续的辞条就有1500多条。也就是说,这1500多当年在世的族人,本人及其后代的线索在这次续谱中必须接上。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这种状况造成的一个结果,就是宗族人口信息资料的中断、流转和散失。对今天的续谱工作来说,这无疑是最大的难题。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,像张氏这样的名门望族,人口的流徙、信息的阻隔,不单是存在时间长短的问题,分布地域的广泛也是常令人倍感头疼的事。就目前所知,宗亲分布在国内十多个省份、二十多个大中城市以及台湾地区,远的涉及海外的美国、加拿大等国。宗谱续修所要增加的内容,就是要体现血脉相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。如果中间断链缺失,就无法确认后续者的血缘身份,从而导致后代无从接续的状况。在八十多年的世纪空挡中,因其间先辈离世而无法接续的情况应该不少,这对续谱工作的进展和最终的效果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。再就是在老谱与新谱的衔接中,对体例规范、语言文字、编辑装帧、风格特色等方面存在意见分歧,这也是续谱中必须要解决的具体问题。由于社会制度的变革,人口结构的变化,以及文化形态与传统观念的改变,再加上对谱牒认知的程度不一,使得不少人对修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看法,甚至影响到上谱的态度和情绪。这期间的修谱工作,不但要努力克服重重困难、及时化解可能遇到的阻力,还需要恒定的持续的相当数额的资金支持。凡此种种情况表明,七修宗谱面临的形势着实不容乐观,大家要有长期经受考验的心理准备。虽然七修宗谱的任务非常艰巨,但我们还是很有信心,困难和问题难不倒我们,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一定能做到,而且一定要把它做好。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呢?因为我们是桐城历史上被称作第一大姓的张氏子孙,我们有广大宗亲持续高涨的热情支持,有不断加盟的参与者们无怨无悔的无私奉献,还有众多姻亲以及关注张氏文化的社会各界朋友的鼎力相助,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,七修宗谱大功告成的那一天也即将会到来。
今天大会以后,入谱登记工作即将全面开始,由七修宗谱编委会培训的第一批信息采录员,就要上门入户开展工作了。这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具体工作任务,它要登记的是张氏家族的每一个家庭、每一个人的真实可信的信息资料。人丁登记是续谱工作的基础和前提,其进度、质量和效果直接关乎续谱最终的成败。这项工作所涉及的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,还需要更多的宗亲不断地加入到信息采录员的队伍中来。希望广大宗亲相互转告,通力配合,积极支持,共同分担涉及自己的那一份入谱登录工作。
尊祖敬宗,敦亲睦族,继承优秀文化传统,弘扬礼让美德家风,是我们七修宗谱的宗旨和目的,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。七修宗谱编委会将恪守修谱宗旨,本着“尊重历史规律、遵循客观规范、传承文化遗产,服务当代社会”的修谱原则,集思广益,求同存异,不负众望,不辱使命,齐心协力将谱修好。
今天是2017年元旦,是个非常值得纪念的好日子。我们张氏宗亲与朋友们在这里欢聚一堂,共商续修宗谱的大计,这可是我们桐城清河张氏百年来的梦想,今天,梦想竟然成真!从现在起,我们的圆梦之旅就要开始启航了,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,我谨代表七修宗谱编委会,向与会的各位来宾、各位宗亲由衷地道一声:谢谢!谢谢你们的光临!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大力支持和倾情参与,才有了今天这良好的开局。
我们今天看到的民国版《张氏宗谱》,共记录了张氏一世祖明初自豫章鄱阳迁桐以来,近六百年间、二十一世子孙生存繁衍、传承发展的历史。在长达六个世纪左右的氏族发展中,生长于桐城这片土地上的张氏祖先们,筚路蓝缕,辛勤劳作,耕读传家,重德尚义,用智慧和汗水,为家族、为家乡、为民族和国家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卓越贡献,创造了光彩夺目的张氏文化。我们今天续修家谱,就是要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精神。对我们后代子孙来说,家谱不啻是一面镜子,它观照着我们怎样做人、如何做事;家谱又是一部家族宝典,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文化素养、道德水平;家谱还是一套真实版的家庭教科书,他可以引领我们的下一代,顺利步入人生的正途。
今天担当修谱使命的一代人任务十分艰巨,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。前次修谱与此次修谱相隔的时间84年,从前期筹备工作梳理的谱牒统计数字看,1933年老谱上遗留待续的辞条就有1500多条。也就是说,这1500多当年在世的族人,本人及其后代的线索在这次续谱中必须接上。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这种状况造成的一个结果,就是宗族人口信息资料的中断、流转和散失。对今天的续谱工作来说,这无疑是最大的难题。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,像张氏这样的名门望族,人口的流徙、信息的阻隔,不单是存在时间长短的问题,分布地域的广泛也是常令人倍感头疼的事。就目前所知,宗亲分布在国内十多个省份、二十多个大中城市以及台湾地区,远的涉及海外的美国、加拿大等国。宗谱续修所要增加的内容,就是要体现血脉相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。如果中间断链缺失,就无法确认后续者的血缘身份,从而导致后代无从接续的状况。在八十多年的世纪空挡中,因其间先辈离世而无法接续的情况应该不少,这对续谱工作的进展和最终的效果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。再就是在老谱与新谱的衔接中,对体例规范、语言文字、编辑装帧、风格特色等方面存在意见分歧,这也是续谱中必须要解决的具体问题。由于社会制度的变革,人口结构的变化,以及文化形态与传统观念的改变,再加上对谱牒认知的程度不一,使得不少人对修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看法,甚至影响到上谱的态度和情绪。这期间的修谱工作,不但要努力克服重重困难、及时化解可能遇到的阻力,还需要恒定的持续的相当数额的资金支持。凡此种种情况表明,七修宗谱面临的形势着实不容乐观,大家要有长期经受考验的心理准备。虽然七修宗谱的任务非常艰巨,但我们还是很有信心,困难和问题难不倒我们,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一定能做到,而且一定要把它做好。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呢?因为我们是桐城历史上被称作第一大姓的张氏子孙,我们有广大宗亲持续高涨的热情支持,有不断加盟的参与者们无怨无悔的无私奉献,还有众多姻亲以及关注张氏文化的社会各界朋友的鼎力相助,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,七修宗谱大功告成的那一天也即将会到来。
尊祖敬宗,敦亲睦族,继承优秀文化传统,弘扬礼让美德家风,是我们七修宗谱的宗旨和目的,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。七修宗谱编委会将恪守修谱宗旨,本着“尊重历史规律、遵循客观规范、传承文化遗产,服务当代社会”的修谱原则,集思广益,求同存异,不负众望,不辱使命,齐心协力将谱修好。
猴年春晚,赵薇的一曲“六尺巷”,让老宰相的“礼让”家风传遍了大江南北、五湖四海。时至今日,张氏文化热仍然持续升温、势头不减。中纪委网站、新华社、中新社、人民日报社以及河北、安徽卫视等多家主流媒体,相继推出了宰相家风等专题文化栏目,以张氏父子宰相为题材创作的小说、戏剧、歌曲等,也不断有佳作问世,有的已经搬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。张氏文化的影响已经波及到海内外,老城之中的六尺巷从此也不再冷清。每逢节假日、双休日,巷里巷外,人头攒动,游人如织。目前,桐城市委、市政府正在借助这股东风,精心打造“六尺巷”品牌,倾力做好宰相张氏文章。当前,在“桐城‘三街一巷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程”的实施过程中,张氏相府、吴府、六尺巷片区的整体恢复被列为重中之重,且可望在2017年正式开工建设。这一众望所归的世纪工程的竣工之日,也许就是我们七修宗谱的圆满告成之时!让我们携起手来,沐浴着温情的阳光,高扬着时代的旋律,伴随着春天的脚步,去追寻我们共同的梦想!
最后,在鸡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,给大家拜个早年:恭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,身体健康,阖家幸福,万事如意,心想事成!
谢谢大家!
最后,在鸡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,给大家拜个早年:恭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,身体健康,阖家幸福,万事如意,心想事成!
谢谢大家!
【打印】
下一篇:没有了!